淮南三中关于“强作风、抓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创建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育人环境,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关于开展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学校党组织决定开展“强作风、抓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品牌创建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品牌内涵
目前,学校正处在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支积极向上、作风正派、水平精湛的党员队伍起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开展“强作风、抓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品牌创建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作风建设是教育各项工作的“基石”,强化党员教师的作风建设,既能提高党员教师抵制歪风邪气的自觉性,又能使党员教师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形成集体意志、聚集合力,带领三中师生为实现强校梦而努力奋斗。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一直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作为学校在新形势下教学质量上台阶的突破口,通过全力推行课程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以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基本原则
1、遵循党章、依法创建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在总结学校党建工作成功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的创建工作。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中心任务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用品牌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的效能,不断增强学校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3、与时俱进、突出特色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群体与个体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切实把创新贯穿于党建品牌创建的始终,努力使党建品牌富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
4、因校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讲究方法,扎实推进,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创建党建品牌与学校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推进方式
1、加强领导,确保品牌质量。
学校党委成立“强作风、抓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品牌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孙娟
副组长:马典军 刘刚、陶会武
成 员:谈友祥、吴启红、陈士军、代银、孙静、 蔡云菲、 张伟、童磊、谢伊丽、刘臣、滕泉梅、许洲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马典军(淮南三中党委副书记)
副主任:陶会武、谈友祥、刘臣、滕泉梅、许洲云、
成 员:周长河、童磊、周雷、汪雪松、承长琴、王成
在创建党建品牌过程中,党组织应提高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组织信赖、群众拥护、业绩突出的典范。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制定详细的品牌创建计划,在制度上保证品牌创建的有效开展。
2、宣传动员,明确品牌创建的目的意义。
各支部做好党建品牌创建的学习宣传动员工作,让全体党政、每一名党员、师生员工明确创建党建品牌是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标语、广播、媒介、网络,积极营造创建氛围,使创建工作在学校及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3、深入研讨,明确品牌创建目标。
各支部深入开展创建党建品牌工作,并积极探索符合三中特色的党建工作新办法,争取使创建党建品牌工作成为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探索党建工作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发展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使创建党建品牌工作成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党建品牌工作,抓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契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人性化、科学化的平台,让教师充分享受到职业的归宿感和成就感。
4、强化考核,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创建党建品牌考核办法,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对创建工作表现积极、富有创意、成效突出的党员、群众、示范岗及时表彰以树立典型。考核结果作为推荐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四、活动载体
多年来,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奋勇争先,作风上率先垂范”的党员教师队伍。学校党委立足党员当前的岗位和能力,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确保“强作风、抓教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品牌创建活动的健康稳步开展。
(一)作风方面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学习入手,领导干部带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坚持全体党员的理论学习;坚持全体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做到“三个到位”:学习人员到位、学习内容到位、学习时间到位。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各支部全体党员应该积极参与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弘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团队精神,提高班子集体驾驭全局的本领和能力;实行领导班子会议、教职工会议和有关专题会议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校党委会、教代会的作用,把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形成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保证监督的领导制度;强化自律意识,规范办学行为,班子成员无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案件,发挥了凝心聚力作用和率先垂范作用,呈现坚强有力、作风扎实、团结奋进、勤政优政的领导班子形象。
3、强化教学工作巡查制度。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淮南三中教学工作巡查制度》,贯彻落实学校“严、细、实”的工作理念,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注重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校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求各年级自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指导班级、任课老师及时整改。另一方面由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学全面巡查工作,检查、督导年级做好检查、反馈、整改处理工作。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从规范教师上课管理、学生上课纪律、教师办公秩序、教师值班纪律、早自习巡查、体育和信息课巡查等方面进行。针对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其改正,结果将在教师年度考核中予以体现。
4、开展党员“示范岗”评比。在教师范围内开展“教学示范岗”,班主任范围内开展“德育示范岗”、后勤人员范围内开展“服务示范岗”的争创活动。公开党员名单和具体工作岗位,公示党员岗位承诺,全体党员挂牌上岗,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对所有党员岗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和考核,评选党员先锋岗位和优秀共产党员并颁发奖状,引导和组织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带头学习强素质,带头创新争一流,带头服务比贡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努力成为工作的模范、 岗位的先锋、业务的能手,服务的标兵,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扎实开展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勤奋务实的党员教师队伍,继续深入实施“科研兴校,名师强校”发展战略,以《淮南三中教师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量才而用、促进互补、用人所长”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力求做到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岗位职责的一致性。大胆放手使用青年教师。根据我校青年教师人数多的现状,以“严格要求、全面关心、加快培养、放手使用”作为青年教师建设的工作方针,给青年教师“铺路子”、“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才干,积累经验。继续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抓好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推荐优秀教师参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
2、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我校积极主动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修订完善了“教学常规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二是坚持“四个一”制度,即:每周一次教研组长例会、每周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期一次对教师考核总评,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三是积极开展“听课周”活动。自“导学案引领下的高效课堂”建设以来,我校已经连续开展了十一届“听课周”活动。并积极组织党员教师深入课堂,完成四节以上听课任务,并撰写听课记录。四是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在“听课周”结束后,学校积极安排各相关业务领导每周值班期间,可随时推门进班听课,进一步把听课制度常态化。五是实施“导师制”管理制度。学校把“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确定为“中学导师制”管理的基本理念,力争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充分的关爱。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状况、关心学生生活、尊重个性发展和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等。
3、切实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造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基于岗位、基于课堂、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深化校本研修,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说评课、课件制作等方面,立足教师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师扎实练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使教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进而落实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开展讲座、交流研陪、课例研讨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坚持做好 “人人一节精品课”活动,为参训教师回校作报告、谈感受,个人成长规划交流,聚焦课堂,读一本好书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5、党员带头申报参加课题研究。近些年,我校根据新课程精神,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有效教学的力度。开展对课题研究内容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语言、课堂评价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和开发科研能力。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力度,提高教师有效备课能力和课堂预设能力;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分析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制定出学科的课堂授课模式和学科评价方案,并予以实施,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 版权所有 www.hnsz.net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 by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淮南第三中学
- 皖ICP备2021013132号-1 网页设计、网站制作均由淮南三中信息中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