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课题研究

省级《初高中古诗文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发布日期:2017-02-21 16:03:33  发稿人:教科研处   作者:  信息来源:  保护视力色:       

级别:省级                                                      负责人:蒋晓红  谢伊丽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4520,课题《初高中古诗文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于淮南三中多媒体教室开题。20156   日,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淮南三中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举行开题仪式,并邀请市教育局相关领导、专家莅临指导。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研究的进度、存在问题及下一阶段打算。课题组将严格执行省级课题管理办法及细则,确保如期完成研究工作。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古代诗歌和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及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立足于实践,寻找适合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古诗文学习,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初步具备独立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经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审查批准,课题《初高中古诗文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已于201311月立项,批准号为JG132842014520,淮南三中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举行开题仪式,并邀请市教育局相关领导、专家莅临指导。课题负责人汇报了实施方案及初期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及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

20136月至9月,语文课题组着手进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主要工作是调研考情与学情。课题组调研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近三年安徽省中考古诗文考点及考查内容、初中语文书编写体例、六册书古诗文及涉及到的重点字词、文言语法等知识。同时,课题组还重点比较了初高中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不同。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只要求学生“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中考考查的也只是课内名句默写,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初中古诗文教学重在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属于粗线条的教学模式。

而高中阶段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考文言文考查,侧重于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文言句意的表述能力”及“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古诗文教学“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细化的系统性教学模式。

可见,初高中在古诗文学习能力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区别。据此,必须在高一年级,特别是在第一学期集中解决古诗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以保证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理念。如何授学生以“渔”,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了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传承厚重的中华文化是先期研究的重点。

与此同时,课题组蒋晓红老师围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行为与能力等问题,编写了《初高中语文学习行为调查问卷》,对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地分析了相关数据,形成了调查报告,为今后古诗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为了让高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熟悉高中阶段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蒋晓红老师选定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3首诗歌(《春夜洛城闻笛》、《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3篇文言文(《三峡》、《马说》、《桃花源记》),按高中教学标准编写试题,从实践的层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初高中不同的教学要求。

第二阶段,课题前期实施

20139月至2014年元月,即高一第一学期,主要工作是编写第一、二模块导学案,补充相关语法及诗歌鉴赏常识。

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调研,为引导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题组运用目标教学法,按照“271”教学模式及三维目标要求,编订了《必修一》、《必修二》两本书的导学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学习现代诗歌。谢伊丽老师在编写本单元导学案时,注重对诗歌鉴赏知识的摄入,补充了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重点介绍意象、意境及景情关系,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佐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景情关系。

由于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淡化语法知识,只强调记诵积累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太少,对特殊的文言语法尤其陌生,给高中文言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进行文言文学习之前,课题组编写了《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测试卷》,重点补充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等简单语法知识,以及相关的文言语法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为学习文言知识奠定基础。

《必修一》第二单元是古代叙事散文,课题组在编写本单元导学案时,注意有的放矢,三篇文章侧重点各有不同。《烛之武退秦师》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虽短,但文言知识点特别多。因此,主要以教师分析为主,帮助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方面总结、积累文言常识。《荆轲刺秦王》教师辅导学生初步整理文中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鸿门宴》课文最长,文言现象也最多,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同时,让学生掌握纪传体文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必修二》第二单元选取的是先秦至南北朝诗歌。本单元教学重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品味、鉴赏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诗经〉两首》的教学,除了要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还要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2014年湖南卷古代诗歌鉴赏题就考查了《诗经·桃夭》,要求考生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就答题思路而言,先明了比兴手法的基本含义;找出比兴手法在诗中的表现;具体赏析该手法在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及其艺术表达效果,同时注意表意的层层推进。《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质,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学重心放在把握特殊意象的象征义,在此基础上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把握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并从写景的不同角度彰显了景与情的关系,为学生今后田园诗歌的鉴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三单元学习写景记游的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到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写景记游比较后出。到了东晋直至唐宋,写景记游的散文才越来越多。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起点,有必要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内容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联系以往的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因此,我们在编制本单元的导学案时,既注重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考查,又注重引导学生欣赏这类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多背名篇名句。

第三阶段,课题中期实施

20142月至10月,即高一第二学期和高二前半学期,将《必修五》的学习也纳入本课题,使必修模块教学构成一个整体。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及鉴赏能力。

在总结、反思《必修一》和《必修二》导学案使用效果的基础上,编订了《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三册书的导学案,尤其是对诗歌鉴赏和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的编制上,更加注重实践性。《必修三》、《必修四》都安排了诗歌单元,《必修三》重点选编了唐代诗歌,并指向性地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的诗歌,诗歌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时期唐代的风貌。课题组在编纂这个单元的导学案时,注重从诗歌的情景入手,要求把握住诗歌中景、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中的表现手法,逐渐学会赏析诗歌。例如《杜甫诗三首》中的《登高》的赏析就很好的体现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对学生把握杜甫诗歌的风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必修四》选编了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种,所选的四位作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主要生活在南宋,因此他们的创作风格、诗词内容和擅长用的表现手法均有不同。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一是从词的章法入手,有的抓住开头,统领全篇,如《念如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就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有的利用过片将全词连成一体,如《永遇乐》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从前面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做了铺垫;有的用结尾总括全词,如《定风波》的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概括了词人宠辱偕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二是详细分析词中关键性的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探究,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更好地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三是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他们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往往有很多相同之处,在了解词人思想倾向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词的思想内容。

此外,谢伊丽老师还精选了初中重点诗歌,按照高考不同诗歌体例,分为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边塞诗、田园诗八类,结合常见的考查模式如炼字、分析意境、分析语言特色、分析主旨或感情、分析技巧、评价、比较阅读、一字领等,编写了一套导学案,有效提升学生分类鉴赏能力。

对文言文单元导学案的编制,课题组也立足于学生实际,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主动思考问题。《必修三》的文言文单元是古代议论性散文,选文有两篇先秦散文——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与荀子的《劝学》,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唐代韩愈的《师说》,它们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积累相应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必修四》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为精读课文,《张衡传》为略读课文,它们都出自名家,是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对培养学生阅读、掌握文言文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上,采用文言分开的方式,先解决选文中“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解决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用的表现手法,很好的解决了文和言的教学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必修五》选编了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包括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作品,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具有代表性。《归去来兮辞》表达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滕王阁序》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壮志。《逍遥游》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庄子将这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陈情表》虽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却因其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四篇散文各有侧重,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更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

由于现在的高中生平时接触的文言文很少,除了初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外,几乎没有读过什么其他的文言文,所以文言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课题组拓展了对课外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缪经亮和江守青老师分别精选了《世说新语》和《虞初新志》两本书中的经典篇目,编写适合我们学生的小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世说新语》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学生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同时,它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的典范,词汇的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也包含了大量的文言知识,跟那些长篇巨著相比,学生更愿意读这样的文章。《虞初新志》是清人涨潮编的一部笔记体短篇小说集,通俗易懂,课题组选入一些其中作品,有利于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扩大阅读视野。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改革活动,本课题组在高一、高二阶段为学生系统地补充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有效处理好了“文”与“言”的关系,提高了古诗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为以后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资料,并为下一阶段的课题实践做好了充分准备。下一阶段,课题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课题总结鉴定及验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