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资讯

教研先锋行,点亮教育智慧之光——淮南三中“教研先锋行”活动系列报道(八)

发布日期:2025-04-20 09:11:51  发稿人:教科研处   作者:  信息来源:  保护视力色:       
淮南三中2024—2025第二学期的“教研先锋行”活动于本周再次启动。此次活动以“发挥骨干引领,促进专业成长”为主题,继续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活动涵盖专题讲座、示范课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广阔的交流与成长平台。此次活动内容如下:
       语文:谢伊丽:近五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型“变脸”分析
       4月15日谢伊丽老师做了题为“近五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型‘变脸’”的分析讲座。讲座指出,近五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型呈现“守正创新”特点:既保留补写句子、图文转换等传统题型,又新增标点符号功能解析、叠词艺术效果等创新考点。命题强化语境分析与语言规律探究,弱化机械训练痕迹,如结合文学文本考查表达效果、依托新闻热点设计语段压缩题。突出语言实践性与思维深度,形成“基础能力+创新思维”双线并行的考查模式,体现“反套路”命题改革方向。这是一次前瞻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讲座。

       政治:庞士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月17日庞士赵老师带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示范课。这堂课以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大合唱切入,瞬间点燃课堂氛围,结尾用歌曲《大道同心》升华主题,首尾呼应颇具匠心。将交响乐团协作比拟政党关系,形象化解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涵。议题式教学贯穿全程,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深度探究,小组展示、辩论互动频繁,充分彰显主体地位。庞老师教态亲和自然,板书逻辑清晰、图文并茂,既把控课堂节奏又给予学生充足表达空间,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在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中实现教学相长。

       学习心得:
       刘晶晶
:探寻语用密码,点亮备考灯塔。在语文教学的漫漫征途中,每一次知识的深耕、经验的交流都如同一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聆听了谢伊丽老师关于近五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型分析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犹如在备考的迷雾中寻得了一座明亮的灯塔。一、题型变幻,探寻语用新航道讲座伊始,以“肉夹馍”的有趣例子引入,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原来,语言的奥秘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深入了解近五年的题型变化,我发现考点丰富多样,“一拖五”“二拖五”成为主流。新题型不断涌现,从语境词义推断到叙述人称表达效果,从错别字回归到短语含义解释,这些变化既紧跟时代步伐,又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去理解和运用知识。二、夯实基础,筑牢知识稳固堤面对多变的题型,谢老师给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受益匪浅。夯实基础是关键,学生需要扎实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培养语境解读能力。学会“造句”这一方法看似简单,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词汇。同时,对常规题型如病句、补写、成语运用等,也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训练,让学生熟悉答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三、展望备考,扬起希望新风帆展望2025年高考备考,我充满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审题意识和规范意识。针对新题型加强专项训练,让学生熟悉题型特点和答题技巧;对于主观题病句题,重点突破近三年未考的知识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齐心协力,千淘万漉,定能吹尽狂沙,收获成功的果实。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高考语用题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收获,在语文教学的海洋中继续探索,助力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
       崔玉:这次听讲座我就是一个学生,在认认真真听,扎扎实实记,与我而言就是学习,比之评课,我更想谈谈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每次要听谢老师的课时都会有期待感,而每次听完谢老师的课更会感慨值得期待,借用一句话来说,优秀的确是有烙印的。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谢老师向来语速比平均值要快半拍,这也意味着信息输出量也更大,输出内容更多,但是听她课却丝毫不会觉得很辛苦,或听得费解,这的确是谢老师的神奇之处,我想还是得益于她妥帖精准的表达,严谨强大的逻辑,还有融汇成习惯可信手拈来的知识体系,才形成了这样一个说理透辟,言辞简约,声韵可随内容随意变化的演说能力。
这次讲座可谓满满干货,体现其理论上的宏观性,规律性和条理性,还兼具实践上的实用性,经济性和细节性。谢老师,汇总高考真题,罗列数据,分析考点变化规律,紧扣“变脸”,定位新题型,分析学情,研究教学策略,给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而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作为教师,谢老师“教”和“学”的意识,做题前全面研究,做题时深入思考,做题后高效反思,反思后提炼,整合后再传递给学生。
我的收获是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对高考语文文字运用题的考察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得到极大的启发。语言文字运用题型的考察重点已经从单一的知识记忆转向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考察,而我的教学似乎还停留在单独单一的题目训练上,谢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这个题型要求答题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有灵活运用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反套路反刷题新题型的确可以更真实考察学生语文素养。谢老师的讲座让我更清晰认识到,新题型常以学生日常所见语言现象作为切口,重语言工具性和规律性,教与学中应自觉在母语中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调用自身语言知识,对汉语规律做更深层次的理解。
谢老师作为名师实至名归!
       易悦雯:此次讲座系统梳理了近五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令我受益匪浅。讲座以“肉夹馍”的语言现象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汉语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启发我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逻辑与结构。近年来题型“变脸”频繁,如语境词义推断、叙述人称效果分析、错别字辨析等新题型,提示教师需紧跟考向,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语法规则及语用逻辑的深度理解。  讲座中“夯实基础”与“真题深悟”的备考策略尤为实用。例如,通过“造句法”辨析虚词用法,借助真题案例解析反义同形等语言现象,通过拆解陌生化表达(如鲁迅笔下的“胖”字活用)、讨论争议性短语(如“恢复疲劳”)等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培养其语言敏感度。作为新教师,我认识到语言教学需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未来教学中,我将以真题为纲,引导学生从生活语境中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助力其在高考语用题中游刃有余,更在语言学习中收获思维成长。
       王蕾:本周四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庞士赵老师的一节关于政党制度的教研先锋课,感觉受益匪浅。整堂课华而有实,激情而不张扬,做到了创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庞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优美的歌曲,整齐的板书,流畅的教学,无不让人赏心悦目,真正发挥了思政课堂的独有魅力!
      许洲云:庞士赵老师这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开课令人耳目一新。以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大合唱切入,瞬间点燃课堂氛围,结尾用歌曲《大道同心》升华主题,首尾呼应颇具匠心。将交响乐团协作比拟政党关系,形象化解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涵。议题式教学贯穿全程,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深度探究,小组展示、辩论互动频繁,充分彰显主体地位。庞老师教态亲和自然,板书逻辑清晰、图文并茂,既把控课堂节奏又给予学生充足表达空间,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在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中实现教学相长。
       陈新军:什么样的课堂能让知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灵?周四下午当我走进庞士赵老师教研先锋课的现场,这场关于教学艺术的探索之旅,给了我最生动的答案。庞士赵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课堂上互动问答的思维火花、小组协作的智慧碰撞,处处彰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中前沿的教学方法、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让我领略到高效课堂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教育者深耕教研、精益求精的匠心。此次学习不仅更新了我的教学认知,更为今后教学实践注入了灵感与动力,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探索教学创新之路。
       结语:教心聚力绽芳华,研以登高共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淮南三中“教研先锋行”活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推动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助力每一位三中教师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