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之殇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在1979年,中美两国各派访问团进行初级教育考察。中国考察团看到的美国小学生注重音、体、美,轻视数、理、化,他们整天踌躇满志,趾高气扬,课堂内纪律完全失控,所以得出了“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这样的结论。并且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超这个超级大国。而美国考察团看到的中国小学生上学时间很早,上课纪律性很强,学习很刻苦,所以得出了“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的结论。并且预言:再过20年,中国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抛在后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则是:从那时到现在,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养出了4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200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则为0,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高等教育之殇
2005年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 ‘冒’不出杰出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什么概念,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人才少有问鼎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汗颜,让所有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汗颜!
基础教育之殇
高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能把鞭子全打在高校身上,高校的学生是基础教育的产物,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问题吗?
同样的情形要是发生在中国大陆,家长和媒体的吐沫恐怕就把老师和学校淹了。
过去都说:高等教育在美国,基础教育在中国。现在呢?谁还敢说基础教育还在中国?先不说学习成绩,看看我们基础教育下孩子的体质吧,一个小学的学生绕四百米的跑道跑一周,很多同学没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更多的同学跑到终点就累趴下了。北京的一个小学和俄罗斯的一个小学进行的足球友谊赛,我方队员比对方队员高出 一头,却被对方灌了个15:0,如果按照现行的中小学体育达标标准进行“真正”的测试,真不知能有多少中小学学生达标?而我们可是08年奥运会的金牌第一啊!都说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从现状来看,看不出我们的希望在哪?
为什么我们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抵不上三年的师塾?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了十二年的语文不会认中国字,不会说中国话,不会看中国书,不会写中国文?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体质在逐年下降?
家庭教育之殇
追本溯源,我想我们的教育从家庭开始就出了问题。多数中国家长很难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家长都致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普通劳动者,而在中国大陆,许多家长都致力把孩子培养成贵族。《中国小皇帝》并没有让很多人惊醒,而好逸恶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差让人难以想象,现在谁还有底气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
下面我想用一个美国的家庭教育的实例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足在什么地方。
理查德正在书房里看书,猛然听见厨房里“乒乓”一声,似乎是什么东西摔在地上了。理查德闻声而来,看见满地的牛奶,5岁的女儿菲比皱着眉头站在一边。“哇!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难道是有头奶牛来我们家,挤完牛奶就跑掉了吗?”理查德夸张地叫道。
“很糟糕,爸爸,那牛奶已经不能喝了!我拿不住它,所以——牛奶罐就摔倒了。”小菲比有些伤心,但却丝毫不害怕父亲责怪她的样子。
“不过,亲爱的菲比,我建议,下回你可不要将牛奶再摔到地上了,要是倒进浴缸去,你就可以洗个牛奶浴了!”
菲比被逗笑了。
“我想,既然我们的菲比是这样能干,那我就要荣幸地和她一起清理战场。你觉得怎么样,菲比?”理查德问。
“哦,爸爸,我十分愿意和您一起来清理!”小菲比开心地回答。
看来,理查德务必要让小非比亲自清理她犯下的错误了。
理查德拿起干抹布,然后让小菲比学他的样子蹲下身,一点一点地清理。在理查德父女的通力合作下,厨房了很快恢复了原状。
理查德摸着菲比可爱的下巴,说:“好了,菲比。接下来,我想我们得认真地学习一下,怎样制服这些该死的牛奶罐!”
然后理查德站起身,把空的牛奶罐里盛满清水。
理查德把装满了水的牛奶罐,放进冰箱,然后再对菲比说:“哦,亲爱的,怎么才能制服它呢?呵呵,小菲比,看仔细哦!必须像我这样,用双手一起拿,牛奶罐才会老实听话。然后,我们把它平稳地放在这张小桌子上,接下来,哈哈,轻轻松松打开盖子,这样,牛奶才不会打翻在地上啊!来吧,亲爱的菲比,来试一试怎么 样?”
刚打破了牛奶罐的小菲比有点犹豫。
理查德回头对小菲比做了个鬼脸,然后竖起了大拇指:“来吧,我的小士兵,勇敢承担困难吧,爸爸支持你!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菲比看着爸爸笑了,走了过去打开了冰箱的门。
美国孩子将牛奶罐打破了,父母不是骂孩子一通,也没有不闻不问,而是叫小孩和父母一起收拾,一起承担自己不小心做错事的后果,而且把牛奶罐重新装满水,再教小孩怎么拿,让她们不会再次出错。
所以美国的孩子就“不怕做错事”,每次都有信心和勇气不断地尝试、实验;尽管有时还会出错,但他们在这种家庭教育下学
到了用“心平气和”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并勇敢地承担所做的一切。
美国家长信奉“Be Generous with Praise,Cautious with Criticism(不吝于表扬,但要慎于批评)”,而中国的父母大多数喜欢走极端——不是大发脾气,就是溺爱孩子,心理学家说:“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时,你发再大的脾气,也于事无补,大声责骂孩子,也只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惧而已;而且愤怒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错误。”
当孩子造成的错误已是既成事实时,就必须教会他勇敢面对并勇敢承担,父母千万不要全权代劳——因为,父母不能照顾他一生!
在美国人的教育中,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的是帮他反省——错在哪里了,怎么改正。成功的家长从来不会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外,没有任何用处。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大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 说明,并加以引导。
当孩子闯祸时,他们会说:“你是好孩子,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做错了事呢?”当孩子考砸了,他们会说:“你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考得这样糟?咱们找找原因,一定会赶上来的。”
在这样的明智宽容的父母面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并且会恰当地总结教训,一跃而起。
任何国家的任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大多数美国父母比较明智,能巧妙渡过危机。这些优秀父母的特点是:
第一, 相信孩子是好的;
第二, 相信孩子是聪明的;
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
要知道:孩子摔破了牛奶罐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父母因小事就损伤了孩子的信心,或是压制了孩子成长的欲望。
这里丝毫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想想,既然结果不如人家我们就要找找原因,“师夷之长以制夷”吧!
希望中国教育能及早走出困境!
(本文为南师大培训心得)
- 版权所有 www.hnsz.net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 by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淮南第三中学
- 皖ICP备2021013132号-1 网页设计、网站制作均由淮南三中信息中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