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阳光驿站

积极心理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20-06-12 16:01:04  发稿人:gzl   作者:  信息来源:  保护视力色:       

 顾正龙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就是经常直接或间接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希望,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我能行”的信心和“我要行”的动力。

前不久再次重温了《四个糖果的故事》,读后有很深的感触。

文章讲的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的故事。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便上前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去。等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他掏出一块糖果给那男生:“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块糖果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已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很多时候,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是故意或者说是存心犯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找到恰当的处理方法,把跌倒的学生扶起来,给他掸去尘土,重整旗鼓,朝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这里就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它的作用其实非常大: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退缩;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这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而且要善用积极暗示。

我所代的班级离异家庭子女占到了29%,他们生活在缺乏父(母)爱的残缺家庭里,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孤僻、仇视、自卑、焦躁的不良性格。相比较其它班级明显难管理一些,他们往往敏感多疑而且逆反心理过重。这显然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和大多数班主任一样,有时也会因他们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因他们的名字反复在耳边出现而沮丧,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告诉我: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不断向老教师求教心理暗示知识,在网上浏览相关的成功案例,并尝试着在管理班级时恰当运用。

刚毕业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凭着年轻气盛总想把班级管理得“最好”。从哪入手呢?抓成绩!成绩提高靠什么?首先要有纪律作保证。谁都知道,严明的班纪、良好的学风是搞好成绩的前提,直到现在我仍这样认为。可当时我是怎么做的呢:凡是上课随便讲话的,一律写书面检查,不完成作业的加倍惩罚,上学迟到的面壁思过,严重违纪的教鞭伺候……结果,学生见我绕道而行,侧目而视,背地里竟然给我一个绰号:冷血老班。那时的我个性好强,惹得很多同学不喜欢我,不少活动“闹”来“闹”去同学们却不配合,我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变得孤立无援起来。便常常反思:“严爱”虽是一种爱,却是“错位的爱”。严要有度!管要艺术。

因为与学生接触频繁,班里的大小琐碎的事我都要经手过目,从事这一工作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情绪稳定,处事冷静,尊重学生。坚持“只激励,不指责;只帮助,不埋怨”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前一段时间,班上出现了过生日请吃饭的现象,同学之间互相请客、送礼物等,造成很多学生无心学习。看到这种现象,我很恼火,当时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刹一刹这股风,可是冷静下来想想,光批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也会产生抵触心理。为此,我决定开一次主题班会,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辩证“过生日请同学吃饭是好处多?还是害处多?”经过一番热烈的辩论之后,最后结果是以过生日请客吃饭“助长攀比,摆阔气的心理”、“增加父母负担”、“浪费钱财”等等害处不容置疑地压倒过生日请同学“增进同学友谊”、“有一定纪念意义”等好处的辩论。这样,我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以情传情,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达到受到教育的目的。

教书从来都是从细节做起的。“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师是在学生心灵中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你的脚尖便会触痛他(她)成长的血脉,便会贻误一颗心灵。关注细节的教育,譬如你不经意间的一次提醒,你一个宽容的拥抱,你一个理解的拍肩膀的安慰……都会像春风细雨般呵护着那正在茁壮成长的嫩芽,水过无痕后是枝繁叶茂。

那一次调整班级学生的座位,王晓强自恃自己是班级的优秀生,非要抢占中间第二排的座位。而且他还故意地把气撒在“占”了那个座位的一个女同学身上。当时的场面很是尴尬,我先是平静了紧张的气氛,在下课后将他喊到了办公室,结果他只是淡淡的一句:老师,我成绩好,就应该坐做好的位置。在听到这句话时,我头脑中已经浮现了颇有说服力的说辞:一次征文,我经过了精心准备,满以为胜券在握,一定能拿一等奖,评选结果揭晓我只得了个三等奖。这对于一向认为自己“杆子“过硬的我还是不啻一个警告:你还差得远,你所写的东西也有人不那么认同。这次现身说法的心理暗示既顾全了王晓强的自尊心,又在告诉他:其实你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也只是班级里普普通通的一份子。他当时怔住了,既而微微一笑,我想他是明白了其中的真谛。

两周后的质量检测,王晓强因为复习不够充分而考得不够理想,这样的学生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承受力差。我在上课时看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即兴地举了这样一个实例:20 世纪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在他总结的十七条成功法则中,有一条就是笑对失败。拿破仑希尔深信,失败是大自然的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变得更加纯净。他忠告道:命运之轮在不断地旋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这种心理暗示其实不仅仅针对王晓强,也间接告诉其他同学要胜不骄败不馁。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与你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调。每每看到这句话,都在提醒我对待班级同学要一视同仁,甚至那些“学困生” “行偏生”更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使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因为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有喜悲的人。

有一次自习课我刚走到本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有嘈杂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桌凳的摔倒声,还有同学们的劝阻声。我立刻意识到出事了,于是我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学生程超和李大斌也立刻停下了,但双方都瞪着眼睛怒视着对方,一副不服气的架势。其他同学都在看着我如何处置他们。我意识到当面批评他们一来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二来也不一定能妥善解决,便将他们喊到办公室。在他们断断续续的陈述中,我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程超将手里的钢笔玩转动时一不小心戳到了前面的李大斌身上,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记。程超也没有一句对不起,李大斌当然不干了,便骂程超“没素质”,接着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执起来,以至矛盾激化便撕扯开来。面对他们的陈说,我引导着:我已经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经过,现在我只想让你们反思一下整件事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听我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五分钟后两人先后开口承认了错误并握手言和,一场不大不小的纠纷在平静中排除了。这中间心理暗示的作用显而易见:你们俩作为同学是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小事而妨害了“友谊”。心中的小疙瘩让他们自己解开,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他们同时学会了包容。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应该好好地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懂得尊重,关注细节,美化双眼,包容理解,让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美丽学生的心灵,让智慧的灵光照彻每朵童稚而天真的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