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校园安全 > 安全制度

淮南三中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

发布日期:2022-12-20 10:15:38  发稿人:admin   作者:  信息来源:  保护视力色:       

 为防止疫情输入校园从而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确保新学期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平稳运行,根据《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结合实际,制定《淮南三中校园清洁与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

一、校园清洁制度

(责任单位:总务处、高三年级,责任人:陈晓雯、高三各班班主任)

为给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整洁干净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创造美丽洁净校园,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校园清洁制度,以规范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

1、卫生保持

1)学校道路、教学广场、绿化带、停车场及校园内所有硬化地面的卫生工作;

2)学校各栋教学楼、办公楼、门岗的所有大厅、走廊、墙壁及玻璃门的卫生保洁工作;

3)校内各公共卫生间的卫生保洁工作;

4)各办公室卫生保洁由教职工自行完成;

5)各班级卫生保洁工作由班主任指导值日学生完成。

2、绿化养护工作:

1)根据天气状况,及时给校内绿化苗木进行浇水,保证绿化苗木生长所需水分。

2)根据长势,及时给绿化苗木施肥,保证苗木生长养分;

3)根据生长状况,及时修剪,保证外形美观;

4)及时清除绿化带杂草。

3、工作要求:

1)校园内做到无纸屑、包装袋等白色显著垃圾,无大量落叶、尘土等垃圾;

2)教学楼和办公楼每在至少清扫或用拖把拖一遍,做到地面和墙壁洁净,无污渍;

3)洗刷间内无积水,无污水,无垃圾和损坏卫生工具;

4)卫生间无异味;

5)节约用水用电,用完水电后,及时关闭水笼头和电灯;

6)各班级桌椅摆放整齐,讲台干净、物品摆放整齐,每次放学后将教室黑板用湿布擦拭干净,窗台无积灰,教室无卫生死角等。

二、学习生活场所消毒制度

(责任部门:总务处,责任人:陈晓雯)

(一)门岗区

1、门岗室保持开窗通风,室内保持清洁;

2、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门岗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

消毒的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见附件1。

(二)教学区

1、返校前

1)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见附件1),连续2天;

2)教室、厕所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连续2天。

2. 返校后

1)加强通风:保持教室、厕所等部位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

2)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

消毒的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见附件1。

(三)实验室、图书馆  

实验室和图书馆通风、消毒管理:同教室

(四)食堂

1、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1)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上岗前摸排假期行程及健康状况,从低风险地区点对点回校可直接上岗,否则需在学校所在地居住自我隔离14天;

2)上岗后晨午检,记录每日健康状态;

3)戴工作衣帽、口罩进入操作间,洗手消毒。

2、加强食堂采购环节管理

1)采购人员外出采购做好个人防护;

2)返回食堂后洗手消毒;

3)做好食材配送车辆及人员登记和风险管控;

4)不采购来源不明的动物肉及其制品。

3、食堂环境消毒、通风

1)天气适宜,全天候开窗通风;

2)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食堂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返校前连续消毒2天,返校后每日消毒两次;

3)餐具实行“一人一具一餐一消”制,使用专业化的消毒餐具或一次性使用餐具。

消毒的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见附件1。

4、设有充足的洗手设施

配有足量的自来水龙头,每个水龙头提供洗手液。

5、建立合理的错峰就餐制度

为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学校食堂将根据各班级学生订餐数安排堂食

(五)公共卫生间

1、 通风

1)天气适宜,全天候开窗通风;

2)不适宜通风应装置排气扇。

2. 清洁

1)落实公共卫生间保洁措施,地面墙壁及时清洗;

2)公共卫生间室内有空气流通,适当的照明,无异味;

3)公共卫生间便器及时清洁,无粪迹、尿迹等其他污物。

3. 日常消毒

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使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采用清水处理。每天两次,做好记录。

(六)宿舍

宿舍是学生返校后聚集区之一,须加强晨午(晚)检,早期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

1、返校前两天连续开窗通风,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2、返校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次;

消毒的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见附件1。

(七)垃圾桶

1.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并袋装化、日产日清,及时收集清运。

2. 每日对盛装容器、设施及作业场地消毒

每日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生活垃圾进行消毒,每日两次;消毒后清洗;做好消毒记录。 

3.废弃口罩要设置专门的垃圾桶,并张贴明显的标识。

 

 

附件1:消毒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

 

 

                                    2020年3月26日

 

 

 

 

 

 

 

 

附件1

消毒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

学校培训专门人员和保洁人员开展日常消毒,掌握消毒基本知识,学会配制含氯消毒剂。

一、消毒的基本原则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

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其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

 75%酒精易燃,不提倡大量购置75%医用酒精;

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二、消毒基本方法

1. 物理消毒法

日光曝晒法:对图书、床垫、被褥、衣服等在日光下曝晒4~6小时,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各方面都能被日光直接照射。

煮沸消毒法:对餐具、棉织物、金属物等耐湿、耐热物品浸没于水中煮沸,持续15~30分钟。

高压蒸汽消毒法:对棉花、敷料等物品,待高压锅上汽后,加阀再蒸15分钟,物品不宜过大,物品间要有空隙,使蒸汽能对流。

2. 化学消毒法

浸泡消毒法:对餐具、服装、被污染的医疗用品等,使用消毒剂浸没,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物品,用清水冲洗、晾干。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避免长期反复使用。

擦拭消毒法:对手机、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采用清水处理。

喷洒消毒法:对室内空气、墙面、地面和家具表面等,使用喷雾器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洒,消毒30分钟后地面用清水拖干净,其他前面或家具表面擦拭干净,消毒后开窗通风。消毒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将食品、衣物等物体存放好,空气消毒前关好门窗。

三、含氯消毒剂的配制

一般选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粉和含氯泡腾片。配制达到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方法如下:

有效氯浓度500 mg/L含氯消毒剂配制

R  84消毒液。其有效氯含量为5%,按照1份84消毒液加100倍的水稀释即可。

R  消毒粉。其有效氯含量为12%~13%,每小包20克。每小包消毒粉加水4.8升。

R  含氯泡腾片。其有效氯含量为每片480毫克~580毫克,按1片加1升水配制。

所有含量消毒剂配制后,搅拌均匀,等半小时后使用。

配制消毒剂时佩戴口罩和手套。

若配制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的含氯消毒剂时,水量加倍;配制有效氯浓度为1000 mg/L的含氯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