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淮南第三中学第五轮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4年)

发布日期:2023-03-21 14:30:14  发稿人:bangongshi   作者:  信息来源:  保护视力色: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老城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发展,在总结我校前四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经验和全面分析校情、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特制定淮南三中2021-2024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形势分析
一、学校概况
淮南三中创办于1954年,现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2674人,教职员工210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5人,淮南市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69人,市十佳教师、市教坛新星21人。2000年被授予“淮南市级示范高中”,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安徽省双拥模范先进单位、淮南市文明校园等多项殊荣。67年来,淮南三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教师队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发展优势
    1.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制定完善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视纵横层次的协调性,强化处室、级部教研组和班级的全局意识全员意识、民主意识,明确干部岗位职责,已基本形成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能体现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管理走向。
2.师资队伍专业化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校本培训,已逐步形成一个师德水平较高、业务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职工群体,并有一批在省市有知名度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中坚,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德育活动丰富化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广阔舞台校园文化科技艺术体育节、运动会、广播操、啦啦操、摄影、书法、绘画、写作、朗诵、演讲表演等切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阳光、健康向上的个性充分彰显,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4.校园环境亮化美化。学校每一处绿植花木,每一个建筑小品,每一块宣传展牌,都围绕学生修身立业设计。班级板报、心愿墙内容丰富,定期更新,定期评比;走廊、墙壁、文化墙等载体教育氛围浓厚。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均富有文化气息校园整体美化,精致亮化。
5.自我评价制度化。经过前四轮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与评价,学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性自我评价程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性自我评价制度,较好实现学校自主评价、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主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措施落实粗疏,级部管理自律欠缺。学校一些重要管理措施的落实还不够精细,部分干部执行力不高,有的缺乏有作为、敢担当的意识。级部管理自律意识不强,学校工作整体性推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教师存在职业倦怠,高层次教师短缺。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严重缺失,绝大部分教师教龄10年以上,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尚缺乏在学科领域具有领跑意识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
 3.德育活动未成课程,全员德育有待加强。学生主体为老城区一般工人子弟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智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学校德育活动丰富多彩,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德育研究不够,且德育课程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主体仍限于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参与德育工作的意识仍然薄弱,学生自我德育教育也需加强
4.“三新”课改进展滞后,实践创新方法匮乏。教师对于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即“三新”形势下的课改理念较为了解,但实践探索的方式方法仍然匮乏,操作层面创新不足,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高考的实施对坐落在老城区的淮南三中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存在的机遇:
一是选课走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去选考部分学科,让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长项的“以长博长”。以特色见长的学科将获得家长学生的青睐,其结果必将影响或改变原有学校的格局。
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学科教师的能力,进一步重整校内校外资源,积极应对,争取获得重新洗牌的机会,乘势而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三是持续推进多元化、特色化办学,艺体课程资源的持续开发、德育课程的不断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打响特色品牌建设。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在学校转型阶段,如何转变学校管理机制,使之促进教育改革及考改的顺利推进,使学校功能更加适切课改、考改和学校转型的要求。
二是如何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使之主动追求专业成长,提升课程领导力。
三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培养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推进特色办学有新成果。
 
 
第二部分   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定位
一、学校办学理念
致力幸福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幸福。
二、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1)总目标:复兴三中,即建成一所名师荟萃、质量一流、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高中。
(2)第五轮三年发展目标:
人才汇聚、质量提升、文化勃兴、特色凸显
人才汇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学校正高级和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缺乏,个别学科学术骨干出现“断层”,人才梯队没有形成等现状,持续推进“三格”培养,着重培养理论素养深厚、专业基础坚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卓越的优秀人才。
质量提升: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研究“三新”形势下的高考改革,由重视成绩分数的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意志品质、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课堂教学由重视教师的讲授,向重视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经历过程的自主学习,重视课堂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拓展
文化勃兴:结合时代发展和师生需求,在校报、校刊、广播、微信、校园网、家委会群等平台积极宣传学校办学,努力提升办学影响力。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既有文化相结合,与师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使其转化为广大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答、实践活动等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特色凸显:坚持发展体育特色项目,围绕啦啦操、美术、音乐、体育、播音等创建更多校本特色课程,使学生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较好普及,体育艺术素养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实现上大学梦想。
(二)育人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品行,培育健康体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既全面发展、又彰显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发展理念
人才强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打造优良教学团队,发挥名师效应,努力实现“人才集聚”发展目标。
质量立校: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质量提升”发展目标。
文化兴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三中精神(“和谐、自信、奋发、有为”),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格,努力实现“文化勃兴”发展目标。
特色亮校:加强艺体工作建设,以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为抓手,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实现“特色凸显”发展目标。
三、学校文化理念
校训:崇德启智  务实创新
校风:知行合一  乐业求真
教风:严谨治学  乐教善导
学风:博学慎思  乐学敏行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分项实施
  一、党建工作引领工程
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精神,健全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二是旗帜鲜明抓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三是坚定不移抓支部规范建设。抓好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形式多样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是坚持不懈抓作风和队伍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强化党建带团建,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二、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进行学校制度修改和完善,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教职工大会、工会等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制度,逐步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制度文化,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凸显干部示范。将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培训列入学校的校本整体规划,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素养和执行力,不断提高学校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科学、民主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每学期组织教职员工听取领导干部工作述职,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书面量化评价。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打造一支团结合作、务实进取、老中青结合的领导班子。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完善管理、教学、德育、教科研等制度,努力实现“处处有章可依、事事有章可循、人人尊重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工作目标,大力营造依法治校、科学管理、规范办学的工作局面。
三、德育实效增强工程
一是以“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依托,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党团课程“五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设计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军营、社区、实践基地,发挥网络优势,开辟网上论坛,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读好书、走好路、做好人”,具备“自律、自强、自信”良好素质的三中学子。 
二是以“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为依托,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从班主任履职情况、工作业绩和专业素质三方面加强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从班主任工作过程、班集体建设、学生各方面表现、班主任个人成绩和班主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方面建立评价标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强化“全员育人、事事育人”的意识。
三是以“阳光学子评价体系建设”为依托,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方法,选准切入点,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深化感恩意识、宽容意识、合作意识等,让德育工作富有成效。探索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激励学生自主管理,实现自主发展。
四是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为依托,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全面建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在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面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聚焦课堂教学,倡导课堂上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及课后的学习反馈。
二是深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结构。结合新高考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梳理学校现有国家课程设置,做好基于学校实际的国家课程整合和校本课程开发,引导教师开发现代化课堂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建立完善淮南三中课堂教学资源库,加大信息共享,拓展课堂学习渠道。
三是优化教学管理,强化反馈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监控网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课堂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反馈、分析、预警体系,即学校—级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五级体系,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在良好稳定的高质量水平线上运行。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查、指导、会诊。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强化教学反馈机制,每学期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详细分析,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四是转变教学行为,建立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尊重”的师生关系,做到“以情育人,以理服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运用激励评价、过程评价机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包括个人资源、发展目标、业绩展示),每学年评价一次;建立学生成长袋,改革学业评定方法,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以目标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民主高效的精品课堂。
五、名师团队打造工程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建设德育队伍。本着学校创建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原则,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教育方法好的班主任队伍,打造2-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搭建多种平台,力促教师发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名师引路、合作提高,


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在教师群体中强化全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
三是丰富学科内涵,建设精品课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加强各学科内涵建设,建设3—5个在全市较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加强特色课程内涵建设,梳理各课程建设核心项目,形成市级、校级精品课程。
四是抓实结对帮带,实施分层培养。培养具有研究、合作能力的智慧型教师,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带动整体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培养梯次,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六、幸福教育推进工程
一是改善工作条件,增强职业归属。加大对教师的关怀力度从政策层面保障教师应有的权益。营造友爱温暖的工作氛围,由工会等组织牵头开展形式多样文体娱乐活动;努力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给予其技能、素养、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自主选择权。关注教师成长成就“幸福教师”。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心理健康。进一步完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配备团体辅导包、设立团体辅导室,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水平,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幸福学生”。
三是开展艺体活动,促进多元发展。坚持以艺体教学为基础,以传统项目为纽带,形成艺体教学规范化、课余训练科学化、组织管理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提升啦啦操的辐射影响力。改革评价方式,创建幸福课堂”。
四是打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提高。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建设图书角, 不断充实学校阅览室报刊数量,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让广大师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五是打造绿色校园,提升育人环境。将幸福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整合课程资源,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通过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日、生态班级建设等寓环境教育于课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加强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功效。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和修订,使全体教职工充分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内涵,培植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感,树立共同发展愿景,构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广泛宣传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发展规划》的落实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组织保障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把握方向、谋划战略、促进发展、推动改革、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制度以及干部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教研集备组长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学校班子成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中层干部、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规划》实施。
三、制度保障
以学校章程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学校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校
务委员会制度、校长办公会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推进务公开、校务公开;着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认真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呼声,关心并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学校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环境,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后勤保障
坚持依法理财,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健全对学生的资助和奖学金制度。
五、评估保障
成立学校《规划》评估小组,组成评估机构,全面、客观、真实进行评估。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各部门、各级部、个人要进行分解,分阶段制订出较为详尽的落实方案,以保证《规划》内容落实到位。建立阶段性自评机制,各部门、各级部、个人每年对照《规划》进行一次自主评价,确保学校分年目标顺利实现。


五、 发展领域、目标任务、措施策略与达成标志

发展领域
目标与任务
实施策略
与措施
推进计划(按学年分解)
达成标志
责任
部门
2021-2022
2022-2023
2023-2024
一、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工作提升工程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2.落实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一起落实;
4.全面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5.打造一支高素质、勤奉献的党员队伍,为加快淮南三中改革发展、实现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1.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开展学习,提高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的建设全面过硬,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2.党组织要管好学校发展规划、人事、经费使用等大事和教师总量缺编、结构性缺编以及新高考形势下硬件缺乏等难事。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3.坚持抓支部打基础。围绕把党的基层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党建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4.坚持“两个责任”同步落实,健全完善党建制度。重点抓好党建日常工作。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性教育体检等制度,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党内组织生活。
5.抓实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教育,搭建平台,展示风采,凸显示范。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1.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的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2.完善《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支部会议制度》,《党委谈心谈话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根据市教体局党委意见及时根据形势发展,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列出问题清单,撰写调研报告。
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将品德高尚、群众公认,工作实绩突出的青年教师推荐到干部岗位上来。推进“双培工程”将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将优秀的骨干教师培养成合格党员,年内发展党员2名。
1.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争做四有教师,争做时代先锋”活动。积极宣传三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各支部及时总结,进一步深入宣传学校,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
2.突出抓好过硬支部建设,真正使支部成为教育教学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建立党员评价机制,使党建评价在党员教师评价中占合理比例。凸显党建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各项业务比赛,在各种评优树先中,争当先锋。
1.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党建在全市教体系统走在前列的目标。争创先锋党委、先锋支部、时代先锋岗位。
2.党建工作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行政干部的执行力、落实力和工作效率。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加入党组织成为青年人的向往;学校党组织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堡垒和核心,学校党支部发展成为教体系统基层先进党组织。
3.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党委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发展党员2名。
1.形成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每名党员都能积极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提升业务水平,教育教学积极主动。党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全体教师中名列前茅。
2.有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和品牌,党的建设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助推力,能够和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达成同布置、同实施、同考核。领导干部、党员“一岗双责”落实到位。
3.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教体系统成为表率,在落实廉政责任制、上级巡视巡察中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有关党建任务清单和廉政建设任务清单。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良好,广大党员、教师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办公室
二、坚持科学管理,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依法办学,规范办学;
2.修订与完善学校办学章程;
3.积极应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推动学校转型;
4.树立适合教育理念,强调学校教育的价值引领,创新育人模式,逐步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学生自主成长;
5.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突显教育特色;
6.转变部门职能,逐步实现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提高学校适应新课改、新考改的能力;
7.创新教师聘任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
8.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办学。
 
1.认真学习党、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办学。
2.以修订学校章程为抓手,宣传与弘扬学校教育愿景,凸显教育价值引领,积极适应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
3.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等,全面梳理学校艺术教育和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与思路,边研究边思考,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
4.调结构、转职能,提高学校适应新课改、新考改的能力。
5.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合作联系,争取社会各界教育资源,推进学校特色名校建设。
6.加强与周边地区、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交流与联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
1.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宣传,在师生中建立共识;
2.修订并完善学校办学章程;
3.根据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转变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为教育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合作办学,继续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培养优秀学子。
1.全面梳理学校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与思路,并形成成果,引领学校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的要求,逐步彰显学校价值及文化的引领作用;
2.摸索建立适合本校实际、能更好的满足教育综合改革要求的组织结构;
3.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联系,建立若干学生职业体验基地等。
1.强调学校文化引领,明确学校发展愿景,逐步实现价值领导;
2.重点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作,逐步建立通过对话、协商等机制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3.继续完善党政联席会议、校务会议例会以及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制,完善使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4.稳步推进教师聘任制度改革;
5.继续办好知名高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1.学校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24年应届文化课达线本科超过130人,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超过60%。
2.办学过程中无违纪违规行为出现;
3.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等能得到师生的认可,师生对学校愿景认可度达92﹪以上,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4.教育改革组织机构健全,部门职能清晰,能较好适应课改与考改要求;
5.全面梳理学校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与思路,编纂成册;
6.每学年按计划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校务会议及教代会,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建设;
7.学校建立2家以上校外职业体验基地;
8.与知名中学、高校建立长期联系,深化办学交流。
9.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办公室牵头负责,工会、教务处、总务处、督导室、团委、各年级组分别负责
三、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德育实效提升工程
1.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2.坚持抓常规管理,注重行为养成;
3.不断强化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4.进一步落实幸福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1.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2.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打造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
3.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4.丰富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平台,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5.切实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德育评价机制;
6.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1.坚持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重点抓好三级检查(学校管理干部值班检查、各级部巡查、学管组检查)和五个教育环节(明理——规范——践行——习惯——内化);
2.坚持德育工作协调会、班主任工作例会、政教处务会“三会”相结合,以会带训,研讨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3.修改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和“班主任绩效工资考核评价方案”。
4.构建淮南三中社团体系。
1.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坚持每月德育主题固定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在完善校本德育课程读本“国旗下讲话”的基础上,编印校本德育课程读本;
3.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高中幸福德育体系,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方面的初步融合;
4.健全完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
1.进一步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完善构建“三全育人”的高中幸福德育体系,力争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方面的深度融合;
2.用足用好“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即时沟通互动;
3.充分借助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让家长了解教育、关心学校教学、关注学生成长、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1.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重合作的优秀品质,学校社会责任得到切实落实;
2.学校能够始终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让学生得到关怀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积极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
4.德育活动主题鲜明、系列化,培育新的市级德育品牌;
5.学生社团建设体系化,活动开展常态化、课程化;积极争创“淮南市五四红旗团委”。
 
以政教处和团委为主要负责部门,教务处、信息中心、总务处配合实施
四、坚持发展意识,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构建富有淮南三中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探索并开发出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2.完善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系统规划选修课程建设,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合理规划“3+1+2”学科,统筹安排学科教师,实践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教学,并建立教学班管理制度与教学评价制度;
4.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与管理,完成各学科专用教室的配备与建设;
5.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数字校园”系统的应用,逐步建成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
6.建立“智慧校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7.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亮点和成果。
1.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精神,探索构建课程框架;
2.推进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完善优化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突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制定完善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4.合理规划“3+1+2”学科,兼顾学生的共同基础和个性学习的选择需求;
5.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践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教学,并建立落实教学班管理制度;
6.统筹安排学科教师,培育“双精型”教师,完善教师评价与质量监控机制;
7.做好选修课程与学考、选考、专业选择的指导,落实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
8.转变“学”与“教”的方式;
9.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0.推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
11.认真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及实验室配置,符合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
12.规划、设计、建造部分学科专用教室;
13.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在学校各方面的应用。
1.初步构建课程框架;
2.启动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初步完成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
3.初步制定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4.启动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开始组建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
5.尝试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践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并探索教学班管理制度;
6.启动学校课程修习安排的研究,规划设置“3+1+2”学科;
7.落实选课指导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8.启动“智慧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建设;
9.完成地理、物理、数学、智慧教室等学科专用教室的配备与建设,图书馆功能一期改造,在主要教室及部分专用教室安装电子班牌,制定好三年教育装备计划,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构建必修与选修课程框架;
2.继续开展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完成并修改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
3.制定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4.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组建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
5.继续推进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初步形成教学班管理制度;
6.完善优化学校课程修习安排,启动“双精型”教师的培育工作;
7.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8.推进“智慧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建设;
9.做好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在新课改和新考改中的应用。
1.继续完善课程框架;
2.继续开展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完成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并定稿;
3.建成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4.建成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突显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学业诊疗功能;
5.继续推进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形成教学班管理制度;
6.完善优化学校课程修习安排,继续“双精型”教师的培育工作;
7.总结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并形成文本;
8.继续推进“智慧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建设;
9.进一步完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配备,完成学科专用教室的配备与建设,提升学校相关设备的管理和应用;
10.加大“数字校园”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初步建成“智慧校园”。
1.形成课程文化,构建课程体系;
2.形成课程建设纲要,学科课程建设有成效,课堂教学方式更符合课改精神与学生需求;
3.生成《淮南三中校本教材集》;
4.制定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5.形成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修习安排,评价与质量监控机制;
6.必修课程的走班教学有成效,教学班管理制度完善;
7.实现学科教师的统筹安排,有效缓解师资需求的潮汐现象;
8.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位,实现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成长共同进步;
9.学校设备更新、改造等顺利完成,硬件设施能较好的满足学校新课改和新考改要求;
10.建成多学科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专用教室,保障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
11.教学管理实现精细化和信息化,建成全过程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实现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学业诊疗功能;建成“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与“选课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12.建成“数字校园”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电子班牌、各楼道的系统);
13.初步建成“智慧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美丽校园”初显成效。
教务处牵头负责,信息中心支持配合
五、坚持打造队伍,实施名师团队提升工程
1.构建一套符合安徽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精神、适切淮南三中校情、促进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的师资管理体系;
2.着力推进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具备较强的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由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
3.探索逐步改进对教师的评价;
4.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执教、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能力;
5.产生一批质量较高的教科研成果。
 
1.及时表彰先进教师,宣传典型人物和经验,形成并继续保持淮南三中教师的良好师德风尚;
2.进一步完善符合淮南三中校情的现实可行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等校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育人、教学、管理、研究、学习五大任务,从“德、能、勤、绩、识、体”六要素来打造个人品牌,充实职业生活,成就事业;
4.按照省、市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和学分要求,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增强学术素养和专业功底;
5.建立多层次教师培养体系,创设载体和平台,抓实“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培养”、“名师工程”,通过“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同优化、动中求进”,使不同资历层次的教师明晰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为之努力;
6.在教学业务上以老带新、在教育手段上以新帮老,发挥不同层次教师的专长;
7.在深化课改和考改背景下,统筹学科教师和专业教师安排,逐步打通年级、学科的界限,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走班教学与管理的能力;
8.营造教科研氛围,培育教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选题、方案撰写、研究方法、成果提炼等方面的指导,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服务、指导和总结;做好教师案例、论文和教育科研成果评比获奖及文章发表的统计工作,做好相关的档案整理;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召开科研大会,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1.开展校本研修,围绕课改、考改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团队研修,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达到共同的行动目标,成为学校特色办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执行者;
2.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统计整理并宣传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案例、课题等科研成果,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2022》。
1.进一步完善符合校情的有现实可行性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制定、规范与完善《淮南三中论文、案例评比、奖励制度》等制度。
2.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统计整理并宣传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案例、课题等科研成果,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2023》。
 
1.按照省教育厅、市教体局统一部署,布置并完成好全体专任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师专业培训相应任务;
2.全体教师在深化课改和考改背景下,能够较好适应新要求,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课程开发能力,走班教学与管理的能力;
3.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统计整理并宣传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案例、课题等科研成果,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召开科研大会,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2024》。
1.教师队伍在能力结构方面基本形成宝塔型结构,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各教研组均有80%左右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40%左右的教师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出1-2位特级教师或正高教师;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名列全市前列。具有硕士学历、教育硕士学位、参加国家或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比例超过25%;
2.形成一支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并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3。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显著提高;
4.教师在市级以上案例、论文和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以上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0.6。每年度一册教师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以教研处为主要负责部门,办公室、教务处、督导室、信息中心配合实施
六、坚持特色建设,实施幸福教育推进工程
1.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2.以争创艺体特色品牌学校为目标,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总结艺体教育的规律;
3.不断强化专业教学管理;进一步彰显学校艺体特色;
4.不断提高艺体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高校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5.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心理健康;
6.实施幸福教育,打造绿色校园。
1.依据学校特色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丰富活动载体,在活动中增强师生的健康文化体验,努力打造流动的学校文化特色。
2.完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加强管理,促进特色教育教师业务的提升。
3.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打造名师。
4.强化教研活动管理,打造精品专业,建设特色精品课程。
5.积极开展艺体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6.保证艺体教育等特色教育经费投入。
7.探索和初中学校的合作,建立优质生源基地,为我校培养后备人才,为将来冲刺名牌院校打好基础。
8.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特色建设,全面打造“幸福校园”,提升环境育人功效。
1.建立书香校园实施体系,构建学校特色文化教育模式;
2.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年度考核办法》,《教师或学生外出学习制度》,建立符合各专业特点的《学生成长手册》;
3.引进、调整专业教师,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专业需求,解决学生外出学习费用高,不安全,不利用管理等问题;
4.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利用专业教学间歇期,请专家到校指导或者组织老师到高校进行短期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5.进一步推进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将我校已有的精品(啦啦操)专业打造成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辐射到外地市;
6.积极准备全国、省市各级展演的各项比赛,力争获得优秀奖项;
7.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专业汇报,上半年进行校园艺术节比赛,下半年组织田径运动会和校园篮球、足球班级联赛;
8.尝试与部分初中学校建立生源基地,通过学校间的交流、教师的支教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我校培养专业后备人才;
9.构建学校心理健康特色教育雏形;
10.建立学校幸福教育整体框架。
1.完善书香校园实施体系,推进学校特色文化教育工作落实;
2.通过引进、调整专业教师,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多数专业实现小班化教学,实现精细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与更多的高校达成合作,定期组织教师进修;
4.强化集体备课的检查和落实,推动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成长;
5.我校各艺体专业在本市有一定影响力,艺体高考成绩进一步提高;
6.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专业汇报,上半年进行校园艺术节比赛,下半年组织田径运动会和校园篮球、足球班级联赛,让更多的学生在良好的艺体氛围中成长;
7.积极参加市级、省级艺体展演,力争参加全国艺体展演;
8.尝试与部分初中学校建立生源基地,扩大影响力。
9.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特色教育模式;
10.健全学校幸福教育制度保障与方案实施。
1.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文化教育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2.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修,我校能涌现出一批名师。骨干教师占据多数,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专业教学体系;
3.多数专业在省市都有很高的影响力。在艺体类活动和高考中都有着质和量的突破;
4.加强和高校、初中学校的合作,有更多的高校和初中学校与我校建立生源基地,从而建立起选拔、培养、输送的良性循环;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心理健康水平;
6.将幸福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
1.学校特色文化氛围浓郁,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体制,教师能主动建立个人规划,自觉提升业务水平,教学积极主动。我校能涌现出一批名师,新老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提高。参加上级组织的艺体类教研活动,能名列前茅;
3.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规范了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完善了特色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更顺畅,形成艺体类的大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4.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与多所初中和高校建立生源基地,建立起初中选拔,高中培养,大学输送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艺体之路。
5.营造良好的艺体文化氛围,艺体活动贯穿校园始终,艺体宣传遍布校园角落,让学生在各种艺体领域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参加的上级举办的艺体活动始终在全市前列;
6.广大师生幸福感提升,形成了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
以教务处为主要负责部门,政教处、教研处、团委配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