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语言文字

安徽省淮南第三中学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 (2018~2021年)

发布日期:2019-01-09 09:10:22  发稿人:教科研处   作者:  信息来源:  保护视力色:       

 安徽省淮南第三中学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

2018~2021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迎接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教育大会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在总结我校前三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经验和全面分析校情、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特制定学校2018-2021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与基础分析

(一)学校概况

淮南三中创办于1954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基础厚重。学校现有教学班53个,在校学生2876人,教职员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高级教师71人。2003年由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

(二)背景与分析

1.上一轮《三年(2015.9~2018.8)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学校第三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初步建立并运行了学校自我发展评价机制。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德育创新、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

2.目前学校的办学现状

1)主要优势与经验

①学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发展性自我评价制度

经过上三轮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与评价,学校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性自我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性自我评价工作程序,较好的实现了学校自主评价、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主发展。

②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务实、进取,富有凝聚力。

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动深入学校各项工作一线,广泛调研学校发展实际,倾听广大教职员工心声,认真分析学校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谋划学校发展新思路、新办法,学校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教职员工对新一届领导班子认可度、信任度普遍增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明显提升。

③学校管理民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学校大力推进民主化管理水平,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制得以扎实运行,学校还建立了领导联系行政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加强了日常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联系和指导,紧密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民主管理。

④学校拥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教学名师

学校拥有一批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力雄厚的教学名师,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培养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淮南市模范教师和淮南市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人数均列全市前列。近年来10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级教学大赛中荣获大奖。

2)存在的问题

①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我校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绝大部分教师教龄10年以上,存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严重缺失,急需补充新鲜血液,确保学校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②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近年我校生源质量较为稳定,但“差异”仍旧明显。一方面,与市内第一方阵省级示范高中生源质量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受现有招生指标分配政策的影响,我校录取的学生整体不够均衡,成绩差异明显,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较大。

③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为了更好适应新课改、新考改的要求,尤其是未来深化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必然要求我们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式,尝试研究、探究适合淮南三中教学实际的务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④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学校一些考核与奖励制度侧重方向要从侧重个体业绩考核调整到侧重群体业绩捆绑考核;一些重要管理措施的落实还不够精细、不够到位;在学校管理层上,部分干部执行力不高,有的缺乏有作为、敢担当的意识,有的自身的业务能力不过硬,有的教学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师中辐射度不大,影响了管理的力度和效率;级部管理自主性过高、缺乏监管指导,级部间沟通不畅,学校工作缺乏整体性、统一性。

3)面临的挑战

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学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我省具体实施时间尚不明朗,但是前期准备、摸索尝试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师生实际,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新的突破,探索适应教育改革与高考改革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的变革,加强课程建设配套学科专用教室的建设,重塑学校物质文化氛围。

学校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与学校师资统筹安排、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科专用教室的建设与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为学校新一轮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奠基。

具体来说,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有:

一是在学校转型阶段,如何转变学校管理机制,使之促进教育改革及考改的顺利推进;

二是如何改变区位劣势,多渠道引进上海、浙江等省市先进教育经验,为我所用;

三是如何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使之主动追求专业成长,提升课程领导力;

四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培养更多优秀创新人才;

五是使学校功能更加适切课改、考改和学校转型的要求。

二、学校办学理念

致力幸福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幸福

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1)总目标:复兴三中,即建成一所文化浓郁、名师荟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高中。

2)第四轮三年发展目标:

文化勃兴    人才集聚    质量提升    特色初显

(二)育人目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健全人格、担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社会公民。

(三)发展理念(四大理念)

文化兴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三中精神(和谐、自信、有为”),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格,努力实现“文化勃兴”的发展目标。

人才强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打造优良教学团队,发挥名师效应,努力实现“人才集聚”的发展目标。

质量立校: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提升学校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

特色亮校:加强艺体工作建设,以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为抓手,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实现“特色初显”的发展目标。

(四)重点发展项目(六大工程)

1、实施教育管理创新工程

树立“向管理要效益、抓管理提质量”理念,推进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建设,培育“和谐、自信、有为”的三中精神,坚持“严、实、精、细”的管理原则,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味。

2、实施名师团队铸造工程

遵循名师成长规律,本着学校创建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原则,以平台创建为基础,以自主研修为重点,以团队学习为支撑,以实践创新为关键,以养成教学风格和凝练教学思想为主线和归宿,培养一支思想型、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以加快名校建设的步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向、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过程检查与督导,落实奖惩和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奖优罚劣。以课堂为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积极开展丰富、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共研共享、共同成长。

4、实施幸福人生经营工程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业与职业生涯指导。构建家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进行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引导学生在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学习责任与担当,学习创造与追求人生的幸福。

5、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提升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设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建立健全和完胜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以彰显学校发展制度文化。

6、实施特色项目发展工程

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并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并分配相关资源,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彰显。

 


 

四、发展领域、目标任务、措施策略与达成标志

发展领域

目标与任务

实施策略

与措施

推进计划(按学年分解)

达成标志

责任

部门

2018-2019

2019-2020

2020-2021

一、学校管理与教育创新

1、依法办学,规范办学;2、修订与完善学校办学章程;3、积极应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推动学校转型,强调学校教育的价值引领,创新育人模式,逐步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学生自主成长;4、转变部门职能,逐步实现行政力量与学术力量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提高学校适应新课改、新考改的能力;5、创新教师聘任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6、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办学。

1、认真学习党、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办学。

2、以修订学校办学章程为抓手,宣传与弘扬学校教育愿景,凸显教育价值引领,积极适应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

3、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等,全面梳理学校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与思路,边研究边思考,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

4、调结构、转职能,提高学校适应新课改、新考改的能力。

5、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合作联系,争取社会各界教育资源。

6、加强与周边地区、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联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国际化。

 

1、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抓手,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的宣传,在师生中建立共识;

2、修订并完善学校办学章程;

3、根据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转变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为教育教学提供制度保障;4、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合作办学,继续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培养优秀学子。

 

1、全面梳理学校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与思路,并形成成果,引领学校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的要求,逐步彰显学校价值及文化的引领作用;

2、摸索建立适合本校实际、能更好的满足教育综合改革要求的组织结构;

3、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联系,建立若干学生职业体验基地等。

 

1、强调学校文化引领,明确学校发展愿景,逐步实现价值领导;

2、重点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作,逐步建立通过对话、协商等机制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3、继续完善党政联席会议、校务会议例会以及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制,完善使家长、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4、稳步推进教师聘任制度改革;

5、继续办好知名高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1、学校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21年应届文化课达线本科超过120人,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超过50%

。2、办学过程中无违纪违规行为出现;3、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能得到师生的认可,师生对学校愿景认可度达90﹪以上,发挥价值引领作用;4、教育改革组织机构健全,部门职能清晰,能较好适应课改与考改要求;5、全面梳理学校课程建设前期成果与思路,编纂成册,争取出版;6、每学年按计划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校务会议及教代会,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建设;6、学校建立2家以上校外职业体验基地;7、与知名中学、高校建立长期联系,深化办学交流。

办公室牵头负责,工会、教务处、督导室、各年级组分别负责

二、师资管理与教师发展

1、建立健全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教师“三格”培养工程,切实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执教、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能力;

2、特别注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支能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厚实的专业功底、过硬的教学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开阔的教学视野的师资队伍;

3、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初步探索分层走班教学基础上的教师评价办法;

4、召开一次淮南三中教科研大会,每年度编印一册教师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生成一批质量较高的教科研成果。

 

1、及时表彰先进教师,宣传典型人物和经验。2、进一步完善符合校情的现实可行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3、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等校本培训活动。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增强学术素养和专业功底。5、建立多层次教师培养体系,创设载体和平台,抓实“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在教学业务上以老带新、在教育手段上以新帮老,发挥不同层次教师的专长。6、在深化课改和考改背景下,统筹学科教师安排,逐步打通年级、学科的界限,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走班教学与管理的能力。7、营造教科研氛围,培育教科研意识,加强教科研指导,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服务、指导和总结。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召开科研大会,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1、开展校本研修,围绕课改、考改主题组织教师进行团队研修,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达到共同的行动目标,成为学校特色办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执行者。

2、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统计整理并宣传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案例、课题等科研成果,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1、进一步完善符合校情的有现实可行性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制定、规范与完善《淮南三中论文、案例评比、奖励制度》等制度。2、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统计整理并宣传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案例、课题等科研成果,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1、按照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布置并完成好全体专任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师专业培训相应任务。

2、全体教师在深化课改和考改背景下,能够较好适应新要求,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课程开发能力,走班教学与管理的能力。

3、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统计整理并宣传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案例、课题等科研成果,开展教学论文、案例、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的评比,召开科研大会,编辑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1、教师队伍在能力结构方面基本形成宝塔型结构,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各教研组均有70%左右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40%左右的教师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出1-2位特级教师或正高教师;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名列全市前列。具有硕士学历、教育硕士学位、参加国家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比例超过20%。2、形成一支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并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3、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显著提高。4、教师在市级以上案例、论文和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以上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0.5。每年度一册教师教科研成果集《淮南三中教科研》。

以教研处为主要负责部门,办公室、教务处、督导室、信息中心配合实施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构建富有淮南三中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探索并开发出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2、完善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系统规划选修课程建设,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合理规划“6选3”学科,统筹安排学科教师,实践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教学,并建立教学班管理制度与教学评价制度;4、按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与管理,完成各学科专用教室的配备与建设;5、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数字校园”系统的应用,逐步建成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6、初步建立“智慧校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7、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亮点和成果;8、推进学校后勤管理精细化,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后勤保障。

 

1、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精神,探索构建课程框架;2、推进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完善优化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突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3、制定完善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4、合理规划“6选3”学科,兼顾学生的共同基础和个性学习的选择需求;5、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践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选课走班教学,并建立落实教学班管理制度;6、统筹安排学科教师,培育“双精型”教师,完善教师评价与质量监控机制;7、做好选修课程与学考、选考、专业选择的指导,落实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作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8、转变“学”与“教”的方式;9、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0、推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11、认真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及实验室配置,符合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12、规划、设计、建造部分学科专用教室;

13、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在学校各方面的应用;14、推进学校后勤管理精细化,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探索人性化管理,努力提高师生对学校后勤服务的满意率。

 

1、初步构建课程框架;2、启动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初步完成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3、初步制定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4、启动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建设,开始组建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5、尝试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践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并探索教学班管理制度;6、启动学校课程修习安排的研究,规划设置“6选3”学科;7、落实选课指导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8、启动“智慧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建设;9、完成地理、物理、数学、智慧教室等学科专用教室的配备与建设,图书馆功能一期改造,在主要教室及部分专用教室安装电子班牌,制定好三年教育装备计划,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10、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引导后勤人员注重岗位形象,牢固树立为全校师生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

1、构建必修与选修课程框架;2、继续开展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完成并修改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3、制定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4、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组建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5、继续推进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初步形成教学班管理制度;6、完善优化学校课程修习安排,启动“双精型”教师的培育工作;7、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8、推进“智慧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建设;9、做好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在新课改和新考改中的应用;10、以岗位职责来落实后勤管理工作,以完善制度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1、继续完善课程框架;2、继续开展特色示范教研组创建活动,完成各学科组的课程建设纲要并定稿;3、建成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4、建成全过程的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突显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学业诊疗功能;5、继续推进必修课程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形成教学班管理制度;6、完善优化学校课程修习安排,继续“双精型”教师的培育工作;7、总结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并形成文本;8、继续推进“智慧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建设。9、进一步完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配备,完成学科专用教室的配备与建设,提升学校相关设备的管理和应用。10、加大“数字校园”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初步建成“智慧校园”;11、提高后勤管理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工作方式,提高师生对学校后勤服务的满意率。

 

1、形成课程文化,构建课程体系;2、形成课程建设纲要,学科课程建设有成效,课堂教学方式更符合课改精神与学生需求;4、生成《淮南三中校本教材集》;5、制定符合课改要求和适合校情的教学管理、研训、评价的相关组织、政策、机制、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6、形成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修习安排,评价与质量监控机制;7、必修课程的走班教学有成效,教学班管理制度完善;8、实现学科教师的统筹安排,有效缓解师资需求的潮汐现象;9、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位,实现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成长共同进步;10、学校设备更新、改造等顺利完成,硬件设施能较好的满足学校新课改和新考改要求。11、建成多学科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专用教室,保障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12、教学管理实现精细化和信息化,建成全过程支持服务系统与评价诊断平台,实现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学业诊疗功能;建成“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与“选课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13、建成“数字校园”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电子班牌、各楼道的系统)。14、初步建成“智慧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美丽校园”初显成效。15、后勤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6、食堂管理规范,师生满意度达90%以上。

 

 

以教务处和信息中心为主要负责部门,教研处、督导室、总务处配合实施

 

四、德育工作与学生成长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巩固全员德育成果;落实德育制度,评价机制多元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3、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规划人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生涯规划指导水平。

4、打造品牌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5、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整合育人资源,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德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班主任、德育导师、团队干部、心理教师、宿管老师的素质;2、结合教育改革,调整管理思路,落实德育制度,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品行教育。落实基础德育,培养优良品行,发挥学生榜样和骨干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的作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掘学校文化内涵,发挥环境育人功能;5、整合优化德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特色德育主题系列活动育人功能;6、规范、落实德育导师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奖励办法,调动积极性,满足学生生涯规划的需要;7、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发挥校友资源,借力毕业校友的视野;8、实现部分社团品牌化。加强社团规范化、自主化管理,加强社团活动的指导,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指导水平;9、以“家长论坛”活动为载体,加强家校交流,探讨解决家长教育子女中存在的问题。

 

1、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常规德育教育活动和德育主题活动;2、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德育网络构建;深入挖掘社会、社区的德育资源,探索实践型课程构建;3、加强班主任培训,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水准,能够对学生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指导;4、突出品行教育,完善和巩固基础德育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机制;5、充分发挥特色德育系列活动功能。

 

1、品牌社团基本形成,能够有较大影响力;2、加强交流学习,使班主任专业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3、学生自主管理比较成熟,能够满足新课改“走班”教学需求;4、搭建学生校际交流平台,丰富交流渠道,开拓学生的视野;5、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

 

1、成立“淮南三中学子档案室”,记录我校学生在校期间“精彩瞬间”;2、加强德育教科研,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成效;3、利用丰富的育人环境和渠道,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和持续化发展;4、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形成特色,学生都能较好规划自己的人生。

 

1、德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德育培训工作按计划开展,优质高效。班主任团队师德修养高、教育理念新、实践效果佳,创新能力强;宿管老师队伍责任感强、专业化程度高;学生干部队伍能力强、作风正;2、德育制度科学合理落实到位,工作效率得到提高;3、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特色的魅力德育品牌突出,引领学生发展;4、学生有终身学习学习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自己的人生,能够科学的进行生涯规划;5、学校学习与生活环境优异,学校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6、学生国际交流平台渠道多,学生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

7、学生自我管理基本成熟。学生干部结构设计合理,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运转良好效率高;8、学生社团规范化、课程化,指导水平高,部分社团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具有引领作用。

以政教处

团委为主要负责部门,教务处、信息中心、总务处配合实施

五、学校文化建设

1、“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文化品牌。2、深入探究学校文化的历史,追踪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寻求学校文化的精神源泉,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努力创新,谋求学校文化建设及其发展的新出路。3、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深厚底蕴、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让全体三中人在学校能获取先进的思想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文化素养,从而产生心理愉悦、情感共鸣,形成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4、优化校园环境,稳步推进“人文校园”、“美丽校园”建设.

 

 

1、弘扬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构建先进的精神文化,形成强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确保学校有序高效运行。

3、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

4、打造多样教师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学生文化建设,展现三中学子风貌。

6、不断推进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7、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大力推进“人文校园” 、“美丽校园”建设。

 

1、制定与修订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引领学校文化建设;2、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与师生达成共识,凸显文化引领;3、改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推进学科功能教室建设和图书馆改造;4、营造和谐氛围,让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幸福;5、开展社团活动,引领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为学生个体、群体成长创设空间;6、整合现有环境资源,创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人文校园”、“美丽校园”建设活动。

 

1、进一步完善与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2、转变学校管理模式,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3、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科功能教室建设;4、倡导多样文化,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享受幸福;5、打造精品学生社团,组织社团联合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6、以高中学科课程群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文化建设发展。7、推进“人文校园” 、“美丽校园”建设。

 

1、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总结三年学校文化建设经验与不足,谋划下一轮文化建设目标与措施;2、学校管理初步完成由“行政管理”到“文化引领”的转型;3、学校物质文化环境能传达学校的价值追求,形成教育合力;4、助推教师发展,让教师在自我成就中拥抱幸福;5、增强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提升社团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6、积极推进高中多样化课程建设,形成浓厚的育人文化。7、继续推进“美丽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为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提供物质保障。

 

1、学校文化建设方案适切学校发展需要,可操作性强;

2、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适切,得到师生的认可,凸显文化引领作用;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4、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成果显著,校园育人氛围更加优化,学科功能教室建设凸显学校教育方式转型;

5、教师文化建设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6、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7、课程文化建设日益成熟,逐步凸显淮南三中特色;

8、积极创建“淮南市文明校园”,并成功获此殊荣。

9、“和谐、自信、有为”的三中精神初步形成。

 

以政教处为主要负责部门,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团委配合实施

六、学校特色建设

以特色体育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学校特色办学全面发展,争创淮南市特色教育一流学校。

1、合理定位,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大力发展特色品牌,挖掘学生潜能,适应社会需要。

2、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特长生培养、管理机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完善手球、啦啦操、田径的基础教学,加强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扩大底盘,加强梯队建设。

4、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1、2018年制订第四轮特色发展规划并全面实施;2、2018年底申报市级啦啦操传统体育学校;3、参加淮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进入前三名;4、制定学校特长生管理办法和艺体高考奖惩方案,提高师生积极性;5、2019年体育高考完成1个重点一本;2个一本;12个本科的目标(含一本);6、2019年2月份成立高一级部体育班,完善班级考核机制;7、校啦啦操队力争创全国啦啦操二星级俱乐部。

 

1、完成校运动场地重新规划和修整;2、申报安徽省啦啦操特色体育学校,争创全国啦啦操三星级俱乐部;3、2020年体育高考完成40%的增长;4、2020年校啦啦操队力争安徽省比赛第一名;5、2020年校手球队力争安徽省中学生比赛前三名;全国中学生比赛前六名;6、完成新一轮国家级示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重新认定工作。

 

1、2021年体育高考完成30%的增长;2、2021年校啦啦操队力争全国比赛公开组前三名;3、2021年校手球队力争安徽省中学生比赛前二名;全国中学生比赛前四名;4、生成《淮南三中特色校本教材集》。

1、体育高考成绩逐年提高,2021年本科双达线超过20人;

2、生成《淮南三中特色校本教材集》;

3、特色项目走进课堂,特色项目普及率力争达到30%;

4、完成学校项目队梯队建设;

5、完成由淮南三中牵头,筹划组建“淮南市校园手球联盟”;

6、校啦啦操队进入全国前三名;手球队进入全国前四名;

7、建立健全特长生管理制度,保障特色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8、特色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以特色办为主要负责部门,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五、    保障机制

1.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规划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2.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发展与建设工作,每学期专题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较好达到预期目标。成立由支部、工会、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成员组成的监控小组,每学年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写出自评报告交教代会审议。

3.制度保障

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确保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能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学校每学期将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由校长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计划。

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及时调整,修订规划,将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奖惩挂钩。

4.后勤保障

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托,突出重点,保障教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使用经费,开源节流,杜绝浪费。

5.安全保障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